为切实推进我院研究生教育改革,夯实研究生专业基础,以野外实践提升其解决科学问题和资源环境问题的能力,近期研究生院组织开展了多次特色专业野外实践教学。
为引导博士生深入思考新时代地质调查工作如何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企业发展,3月至4月分别开展了关键金属矿产实践教学和岩溶地质与生态修复实践教学。在湖南郴州柿竹园多金属矿产区,聘请资源所赵正导师及团队指导岩矿专业博士生通过观察地下矿道矿坑、参观选冶车间、聆听矿区专家专题讲座,夯实成矿理论知识,学习现代矿山企业运行模式。在云南建水、泸西和广西桂林等多个野外岩溶技术示范区和实验场,聘请岩溶所曹建华导师及团队指导水工环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岩溶区水-土-植被-岩石等碳循环过程、石漠化综合治理方法及岩溶区生态修复的研究方法,建立生态环境修复的科学概念。
为强化提升硕士生野外工作能力,培养地质科学思维方式,6月份组织一年级硕士生赴辽宁兴城吉林大学野外教学基地开展基础地质野外实践教学。聘请吉林大学郑常青、刘志宏和那玉玲等3位教授担任授课专家,通过对8条野外路线的系统教学和深入讲解,提升了硕士生野外实践能力,为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承担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思政教育也是本次研究生院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观看《地学摇篮》和《塔山阻击战》纪录片等活动,感悟革命前辈斗争精神,传承李四光精神,增强投身地质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实习,同学们也认识到野外实践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领悟到严谨认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是创新科研工作的必须品格。
特色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是加强研究生院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提升研究生院实践教学能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进一步强化了研究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国家能源资源需求、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意识。今后,研究生院将继续通过丰富并拓展实习路线、完善教学内容、广泛开展合作等多种措施,加强野外实践教学与业务的紧密结合,建实地科院特色研究生的培养体系。